如何真正做时间的朋友?-世界热文

2023-05-13 20:01:44 来源:辉哥奇谭

「配图摄影 by 辉友橙子」

时间可能是唯一的铁律,世间一切是非对错都在时间的荡涤之下最终现了原形。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理解时间,并有足够的耐心做时间的朋友。这是问题,也是机会。


(资料图片)

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过,我有个朋友非常聪明,但一份工作很难做长久,做事情很难坚持下去,最多两三年就会跳槽。最近互联网行业裁员,他自己主动选择离开,希望找一个新的工作机会。他希望找一个跟过去待遇相当的工作,而且这是他唯一考虑的因素。我问他:是否可以考虑未来5-10年,自己期待怎样的生活,怎样的工作?但他对此并无清晰的思考,他所有的判断都基于当下要素,缺少对未来的思考和判断。

如果看他的简历,会发现他的选择较为随机,并没有在某个行业或者领域坚持很长时间,没有一个清晰的轨迹,也没有持续积累。他说自己也在反思,当自己失业时会觉得痛苦,希望去做一件长远、有意义的事情;但一旦找到工作,马上开始新一轮的忙碌,忘记思考未来。

我觉得他只有在一种可能下会醒悟,即在未来某天特别痛苦,而且凭借小聪明无法安然度过的时候。当然,我想给所有的朋友一个提醒,在人生的所有关键选择中一定要加入时间的维度,不能只考虑当下的利益与感受。

疫情期间,有段时间朋友圈中各种内容让我陷入困扰,我陷入情绪,但得不到答案。于是我转而去阅读历史,主要目标是读懂1950-2000年的历史,包含重要人物、历史事件,探索背后的原因。几周的阅读让我发现,读懂一本历史书给我带来的启发远超读100篇微信文章。

读历史有一个切入点,即从读人物传记开始,读那个时代历史舞台上最著名的几个人。读同一个人的不同传记,读同时代同舞台其他人的传记。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一个多维度的视角,一定程度上看清楚过去。而看清楚过去对于看清现在是非常有启发的。虽然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,但总是惊人的相似。

我过去就有一个习惯,遇到大事,总会思考10年之后会有什么结果。同时也会思考10年之后会怎样看待今天。比如我在做出感情选择和职业选择时,就充分用了这种方法。职业选择至少看10年之后的行业发展,而感情选择更是努力看到50年之后两个人的相处。不同的时间尺度会带来不同的思考,缩短和拉长时间尺度能带给我们不同的观察与思考。

研究了1950-2000年历史,我有如下感受,与诸位分享:

补足「底线思考」

无论是个体和组织,都应该同时具备「底线思考」和「愿景(上限)思考」,整个生命周期在满足底线的前提下,追求上限。比如对人而言,底线是「活着」,上限是「精彩」。对组织而言,底线是「活着」,上限是「第一」。两个思维都足够深入,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。

人和组织在顺境待得太久,都容易只看上限而不看底线,只愿意想乐观的一面,而忽视风险,尤其是涉及生死的风险,这是最大的风险。我们应该一方面应对当下的危机,一方面有长期的策略,两条腿走路,才能到达远方。

看到历史大周期

我发现太多人看问题,只愿意想前后几个月,最多想到前后三年,能往前看十年,往后看十年的人极少。但是为了看清楚现在,我们可能需要有往前看七八十年,往后看七八十年的勇气。我们这一代人,从一出生就在一个难得的和平与发展的大周期里,并不理解历史的常态。

很多人说往前看七八十年,很难啊。其实不难,看历史(比如历史书、历史人物传记)就好。还有很多人说,往后看七八十年,没有意义啊,我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了。是啊,我们是消失了,但是我们的后代还在。关心自己的孩子,就要关心他的未来,这才是大爱。

其实看全球范围,二战结束到2020年,正好经历了两个大周期,看我们国家,也差不多是两个大周期。稍微读一下历史,就能找到周期和分水岭,我不赘述。如果我们能坐着时光机到了30年甚至50年以后回头再看,2019-2020可能是一个明显的历史分水岭,全球范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大周期。

当然,事先声明,我只是历史爱好者,而且只是最近这100年的历史爱好者,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,供大家参考。这一段的关键是让大家尝试拉长自己的视角。拉长视角,很多当下的问题自然有解。

看到现实,而非陷于情绪

人生的大部分错误、痛苦和悲剧,皆因为不愿意看到现实。

历史大周期不是由个体意志决定的,而是由客观存在的国际关系、经济基础、群众基础、思想潮流决定的,又以大事件为标识开启。为什么会出现新的历史大周期,皆因前一个周期的矛盾到了极致,无法在旧有框架下得到解决。对个体而言,最好的选择是接纳现实,朝前看,坚持真正的长期主义。

历史大周期的切换不是一瞬间完成的,表层的标志可能是历史事件,但深层次的标志则是「新的共识建立」。共识建立之后的时期是最幸福、发展最顺利的阶段。但从旧的共识破裂到新的共识建立期间这段时间,最挣扎、最痛苦。每个个体都要有心理准备挺过这段时间。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,但全社会范围内共识的建立是1992年。看看历史,回想一下共识建立过程的曲折。

在看历史的时候,可以个体、组织(公司)、国家,三位一体地看,非常有启发。而且最好从国家看组织(公司),从组织(公司)看个体,会有全新的认知。我们在小处的困惑,皆可以在大的层面,大的平台上找到启发。

就我个人而言,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困惑、探索和思考,我对自己的人生使命有了新的认知。我对自己说:如果时间足够长,我希望能对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共识,减少分歧,做些事情。倘若几十年后,当自己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,成功地让一小群人增加了共识的能力,找到了宽容对待分歧的方法,我会非常开心地离开。

相关文章:上一篇:

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「如何理解与实践以终为始」?

我从20年前第一次接触到「以终为始」这一法宝,就深受其益。在最难的感情、工作、人生选择上,在环顾四周没有任何人(包含家人、朋友、同事、同学)能帮我的时候,我用「以终为始」这件思想武器,找到了答案,做出了选择。所以我特别感谢「以终为始」,也特别愿意在各种场合分享自己对以终为始的理解。

这次约40分钟的语音是我面向同事的分享,是一次完整的总结。不排除我过三年会再次总结分享,但是截至那时,这会是你听到的最好的关于「以终为始」的分享。有同事在事后告诉我,这次分享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。请所有受困于当下、但对未来抱有希望,所有正处于人生抉择路口的朋友务必听一下。

收听方法:扫描下方二维码。

(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)

点击「阅读原文」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5000+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(请续费会员也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完成续费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太平洋社团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  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